上海EMBA:复旦EMBA2015新生专访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郭振红

2017年6月21日01:56:13上海EMBA:复旦EMBA2015新生专访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郭振红已关闭评论

在复旦EMBA2015级秋季班的新生中,郭振红是唯一一位同时拥有博士学位、教授头衔及科学家身份的新生。与班上其他同学大都拥有丰富的商海经验不同,郭振红的成就都集中在医学免疫学领域。博士毕业后,她远赴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管理着多个课题和项目组。虽然复旦EMBA本就以学生多元为特色,郭振红的医学工作者身份仍然在180名新生中颇为特殊。她把自己的这次深造定性为:为不确定的未来做有目标的准备。

“人生到了40岁,尤其是女性,要好好想想未来的路要如何走,人生才能更宽阔。我相信选择来读EMBA的其他同学也都是一群愿意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而这种反思的力量是郭振红认为科研工作者最需要的。

在郭振红看来,学习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带功利性的事情,或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学习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 已经完成哈佛大学博士后进修的她并不看重学位教育和文凭,吸引她投身到复旦EMBA班的原因是百年复旦的学术底蕴和人文情怀。

“复旦大学EMBA课程是商科教育,但又不仅仅是商科。在这里我既能获得最接地气的管理学课程,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实战案例,这对我开阔思路、提升格局有很大的帮助。”

郭振红攻读EMBA还有一个很温情的理由:给女儿树立学无止境的榜样。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郭振红每天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她常常感慨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平衡的。如今网络上非常流行一种说法:“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郭振红的教育理念却与之完全不同,她认为与其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不如身体力行给她建立一个好的榜样。“我想用自己研修EMBA的方式陪伴女儿开启她的小学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女儿在求学、求知方面树立正面的样本。”她认真地说道。

入学第一天,郭振红就被“外行”的同学们问了一个问题:“肿瘤到底能不能治好?”而她非但不恼反而乐呵呵地说:“我喜欢和跨行业的同学交流探讨,很多时候往往是其他行业的人能够给我更多启发,这也是学科交叉的魅力。”

郭振红坦言,虽然自己拥有专业领域内的最高学历,但是也面临着管理实战经验相对不足的难题。对此她的心态颇为轻松:“我要知难而上!虽然我没有任何的管理学的学习背景,也没有其他同学的丰富经验,但是我相信只要是学习,就没有能难倒我的。”在郭振红看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拥有相近的学习规律,“保持空杯子的心态,放下过去的光环,才是EMBA学习的精髓。”

“关于未来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的这句话对郭振红触动很大,在她心中掀起的震动不小于在哈佛大学研修博士后的经历。郭振红分享了她之前在哈佛大学做研究时的一段经历,她看到许多研究组的基础研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转为市场应用,研究人员可以立刻从临床应用上检验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价值,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认知。回到国内,她的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国内目前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效对接相对低,但郭振红相信,在推进转化医学的大潮下,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科研的必然趋势。

在有了这样的判断之后,郭振红重新审视了自己带领的课题组的情况,做出了研修EMBA课程的决定。“通过未来两年的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有所提高,充分挖掘组织的内在动力,在应用方面提高对项目运转的把握力。”而她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她还将积极运用所学的商业和管理知识,促成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和运用,为未来的研究方式革新做好准备。“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做起。”郭振红诚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