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2月17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于12月13日-17日隆重举行,主题论坛“2021意见领袖年会”今日召开。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出席并发表演讲。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
陈卫东指出,要特别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防范化解资本的无序流动,例如前面提到的现在市场越来越开放,我们也看到了短期资本流进流出的频次、幅度不断地在提高,需要根据这些特点进一步完善宏观的审慎政策框架,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防止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也应该丰富政策工具储备,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陈卫东表示,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流向的跟踪监测,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的预警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注重市场的运行引导,确保在中长期的时间内市场比较平稳地发展。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跟大家沟通交流2022年的金融发展的形势。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简要分析一下2021年金融运行的主要特征
二,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
三,对2022年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整个的经济运行来看,应该说疫情暴发以后,对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中国的央行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较好地稳定了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同时从金融的发展来看,使中小企业可融资获得性明显增强。另外,融资成本上也得到比较大幅度的降低。
另外一个特点,信贷结构不断地优化,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得到提升。从这张PPT可以看出来,这些年来我国银行的信贷支持普惠金融、绿色贷款、工业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比较高,这是符合国家倡导的方向。另外,从整个市场融资来看,股票融资的占比有所提升,到2021年9月,股票市场的融资同比超过2000亿,占比提升了将近2个百分点。
股票市场对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地在加大,从整个IPO来看,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了400多家,前11个月IPO的金额同比增加超过2个多亿。
创新企业融资便利性明显提升,到11月份为止,在创业板和科创板新增的上市企业超过320家,占全部的新增上市公司达到70%。创业板、科创板还有11月份推出的北交所,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创新企业的市场融资。
第三个特点,我国的金融开放迈入新阶段,境外投资者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机构布局,也加大了对中国资产的持有。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上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所以,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完全取消了,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放宽。同时,企业征信、信用评极、支付信贷这些领域的外资展业也是享受国民待遇。在资本市场方面,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机制、沪伦通机制,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另外,中国已经取消了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不断地完善我国境内的机构投资者额度的常态化发放机制。
所以,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得便利。从整个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规模来看,近些年来是持续上升的态势。到今年9月份为止,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的股票、债券、存款、贷款超过了10万亿元,这个数字跟2016年相比,增长了3.27倍。由于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更加便捷,外资持有的股票和债券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到9月份为止,外资持有的股票占比占A股市值大概是4%左右,持有债券的规模占市场托管余额大概超过3%。因为这些外资主要是通过投资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相比较而言,短期流入、流出的数量会比较大。
第四个特点,这些年来中国的金融风险应该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总体保持平稳的状态,银行的资产质量趋于好转。到202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工业贷款率为1.75%,比2020年末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虽然下降不是太多,但是考虑到现在经济处于复苏的状态,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总体来看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有所改善。另外,债市违约的风险有所收敛,从违约的金额来看有所减少。
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特别是房地产调控取得了进展。到2021年三季度末,宏观杠杆率比2020年末下降了5.3个百分点。另外,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到2021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的余额增速为7.6%,这个数从2005年以来,应该说是最低的一个增长率,有利于落实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风险点
1.整个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些困难。疫情对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是整个全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干扰因素,疫情导致了全球供应链不畅,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一些国家滞胀的风险也不断地上升。所以,调控政策既要兼顾到经济复苏,又要关注到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同时我们也要特别关注到应对一些风险的累积。
2.具体从风险来看,我们看到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要特别值得关注,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前面提到我们国家总体的杠杆率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如果分项来看,也还是有些类别的杠杆率继续延续上升的势头,比如地方政府债杠杆率持续上涨,三季度末已经达到了25.8%。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到2022年、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量会比较大,偿债的压力会非常大。
3.绿色转型的压力。我们国家提出来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动计划,不过现在从全球来看,一些西方国家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如果从人均的排放量来看,我们国家还是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所以,要定更加近期的目标,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具体的影响来看,绿色转型首先会加大能源市场的供需矛盾,可能会对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冲击,这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当前新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并不成熟,能源结构调整其实是低于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它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传统能源的需求还在增加,由此造成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能源短缺,可能会对工业生产形成冲击,也可能会对某些产业链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另外,双碳的目标政策体系的构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节奏、力度与经济运行的匹配度还有待加强,不是简单地关停并转或者是搞一刀切式的减碳的做法,或者是盲目地下指标,简单化地处理、短期化地处理,这可能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跟国家整体的政策目标不相称。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间存在着这些压力,当然也会传导到金融,因为金融行业本身是在积极地跟进我们国家绿色转型的步伐和节奏。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会给金融支持的行业选择以及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推进力度带来干扰。
4.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新风险。我们国家市场的开放度在不断地提升,由次也成为吸收全球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我们也关注到现在在我们国家的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项下,来自跨境资金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的跨境资金,很大一部分是由证券组合投资基金带来的,这类基金对市场的收益率、风险敏感度非常高,通常是追求短期的收益,通常是快进快出。所以,在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这一类资金会大规模地流进或者流出,由此可能会冲击到我们国家的整个国际收支的结构,从而会影响到汇率甚至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推进和执行。
三,对2022年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在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以及2022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点,我对2022年的金融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更加注重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首先,从间接融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还是要高度关注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特别要瞄准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规划、信贷投入,加大对一些重要的高新产业、关键性技术开发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我们特别强调,希望在有关新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制造以及在信息网络技术、健康医疗技术、生态环境保护这方面信贷支持力度应该加大。要加大对这一类的企业或者是相应的技术的支持的话,很显然传统的信贷模式、信贷方式也需要改变,我们应该进一步地完善金融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或者风险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加大对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设计。
要加强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支持,一定要尽可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银企关系,因为创新活力强的企业,提供信用和信息流的融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抵押或者担保这些传统的方式,这些方式对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对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有特别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还是希望能够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的创新金融工具的支持,打通金融资源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第二,要完善直接融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通过资本市场引入的时候,比较有利于设计好的方式、好的模式,能够和企业的创始人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利益和风险的承担机制,通过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基金的方式,激发风险资本的活力,加快创新资本的形成。
另外,从整体上来讲,还是需要着力于建设结构完善、功能完备、覆盖高新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这对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现在推动的主板创新板、科创板、北交所,这些融资方式在未来服务于国家的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包括一些有活力、有创新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高度重视对产业链的支持。我们一直强调在我们国家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维持产业链的完整性,巩固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提升产业链整体的竞争力极为重要,从金融体系方面也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要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主要的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融资的额度,能够创新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支付和融资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的压力或者是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成本。另外,尽量更多地创新性地使用金融科技,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积极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相关的系统进行对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链条上的客户提供更加方便、更加便捷、更加合理成本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3.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这里有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国内建立统一的标准。另外,兼顾到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我们国家绿色金融的服务分几套标准,在一些对象、项目、范围或者是一些绿色的认证方面还不太统一,要在未来的时间内尽快地实现统一。同时,我们国家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同国际主流体系存在差异,在未来也有必要考虑到怎么样与国际标准实现有效对接。第二,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这些年来,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这些比较基础的产品,其实在结构性投资方面或者是在信托计划这方面,还有很多产品和工具可以设计出来,以便更有利于支持各类企业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地鼓励碳市场的金融创新。因为从整个绿色转型的过程中,碳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另外,在各类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怎么样和金融机构的产品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碳排放的质押权、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等这些业务,怎么样推出来,都有利于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深化。
4.要严守风险底线。第一方面,要适当地加大财政支持,提升长期发展的能力。目前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还是可以考虑适当地提高赤字率。要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环保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全面推动基础研究、教育体系和人力培训这些领域里面的投资和财政支持。这些看起来是解决长期的问题,但是在短期内,它也能够有效地提升供给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市场的需求能力,更主要的是为我们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同时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各个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推动培育适合各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新动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这方面持续地进行创新的探索,不断地推动价值链的延伸,促进各个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要多措并举,缓解地方债务的压力,要建立地方举债的长效机制,因为有些公共产品需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的,目前来看在整个的融资方式和偿付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口。所以,如何平衡好项目的收益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商业利益和公共产品的关系,要真正地建立符合各个地方特色,而且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融资方式,逐步地化解债务风险,这是各个地方政府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双碳的目标政策框架体系方面,也应该找准立足点,要加快碳捕获这些技术的发展,高度地关注绿色转型期的能源安全问题,重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平衡关系,增强能源系统应对冲击的能力。要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源转型的计划路线,建立完善的纠错纠偏的机制,给市场的主体留下一定的调整时间和余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搞一刀切或者是运动式的减排,避免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在推动减排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碳捕获的技术,政策层面可以加大财政的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大对相关技术的快法应用。
最后一个方面,要特别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防范化解资本的无序流动,例如前面提到的现在市场越来越开放,我们也看到了短期资本流进流出的频次、幅度不断地在提高,需要根据这些特点进一步完善宏观的审慎政策框架,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防止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也应该丰富政策工具储备,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流向的跟踪监测,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的预警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注重市场的运行引导,确保在中长期的时间内市场比较平稳地发展。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简单做这些沟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