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叶光富背后,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实力不容小觑_成都

2021年10月16日18:05:30航天员叶光富背后,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实力不容小觑_成都已关闭评论

航天员叶光富背后,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实力不容小觑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升空!“太空出差三人组”成员中,1980年9月出生的航天员叶光富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他来自成都,是四川首位航天员。

事实上,不仅是人才输出,在产业领域,近年来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成效明显,产业体系不断完善。10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2020年,成都市航空航天制造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发展态势良好。

▲叶光富

瞄准建设“航空经济之都”的目标,成都市加快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空天制造—航空运营—空港商贸”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投运,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版图不断拓展。

紧邻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在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聚集。采访中,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区域正前瞻布局卫星及应用,重点发展航空电子、民航培训与服务,推动高端研发和先进制造发展,“力争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实现总产值90亿元。”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

10月15日,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以下简称“天府校区”)施工现场一派忙碌。红星新闻记者从校方获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现在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底能实现大部分建筑单体主体封顶,2023年6月全面建成,2023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天府校区将设置12个科研实验室。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翔介绍,天府校区在科研实验室建设方面,包括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民用航空器火灾、民机复合材料等实验室,涉及 “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飞机防火与救援”、“智慧民航”等多个领域,瞄准民航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力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不止是成都未来科技城,紧邻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也在借助临空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化的航空航天产业。据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聚焦商业航天、新型材料、碳中和、智能成套装备等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引入优质民营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采访获悉,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细分领域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据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等地均确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定位,实现高质量错位发展。在政策要素保障方面,成都市已编制完成《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规划(2019-2025年)》《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探索与实践研究》等5个战略规划。

去年11月7月,“谷神星一号·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刷新了成都商业航天的“新高度”,实施这项发射任务的企业星河动力已经在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进行业务布局。

“我们在园区有2个标准化工厂即将交付使用,届时会在成都招聘一些研发人员和智能制造人才,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预计成都项目的工人总数将达300人左右。”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谈及项目落地成都的原因,夏东坤坦言,有四个原因吸引他和团队选择成都。“从全国来看,成都的航空航天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其中,航空和航天领域加工制造工业很成熟,相关生产设施很完善;在区位上,成都距离酒泉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便捷的交通;成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扎堆,有利于人才招揽。”夏东坤尤其对成都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我们感觉到,成都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在办公场地、人才引进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很多优惠。”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夏东坤表示,公司的部分生产制造业务会委托给成都当地智能制造企业,通过这个过程加快融入到成都本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去,“我们委托制造业务会和当地企业发生更多合作关系,最终一起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水平。”

跳出成都看,一些“成都造”品牌正在走向全国。今年7月,“成都造”翼龙-2H无人机紧急驰援河南,参与当地抗洪救灾。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州珠海开幕,今年登陆科创板的成都上市企业纵横股份携带多款无人机产品亮相,其中,大鹏CW-40无人机是首次对外亮相,而该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新品CW-15二代无人机也在航展受到关注。

“目前,CW-40已有订单,在国内外都有销售,CW-15二代无人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力产品。” 纵横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小燕说。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正引来资本关注。例如,成立于2019年的盈创德弘航空基金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这几个方向进行投资,该基金投资的成都企业天微电子于今年7月登陆科创板。基金负责人何敏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会一直关注当地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发展,从中挖掘潜在投资标的,通过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