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志钢: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需求峰值未至
内容来源:中国商报网
原文链接:http://www.zgswcn.com/article/202011/202011261430131168.html
浙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志钢: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需求峰值未至
(中国商报网讯)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举办“2020搜狐财经峰会”。
本届峰会汇聚20余位政界精英、商业领袖以及经济学界翘楚,围绕“中国经济的韧性”、“变革期的中国与世界”、“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重振”等议题,深入探讨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导向。
峰会共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的会议探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双循环”下的新经济格局,展望变革期的中国与世界。下午的会议聚焦企业,探寻产业升级之路,分享后疫情时代如何重振消费。
在上午的峰会中,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会并发表了题为“农业农村在经济转型中的基石作用”的演讲。
陈志钢表示,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展现出来了特殊的韧性,同时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食物系统起到了一个稳定器和储水池的作用。
陈志钢认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其实也是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农村消费需求可能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很大,乘数或大于3。
但同时,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和粮食安全问题。陈志钢指出,我们当前还面临着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且中国对食物的需求峰值还没有到来。
随后,通过由搜狐视频提供的远程实时视频连线技术,陈志钢还与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就粮食安全问题展开了远程无延时互动。
张朝阳表示,通过陈志钢教授的视频演讲,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情况感触很深。同时,他也对微小农户提供大量食品这一生产方式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提问。
陈志钢对此表示,这种状况将会在中国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回应称,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很难走欧美的高度集约大规模的方式,我们需要寻求适合东亚农村发展的路径,而这也是解决中国农业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下附演讲全文:
陈志钢: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2020搜狐财经峰会,尤其感谢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先生的邀请,我自己是个农业经济学家,今天参加了这个主题是“中国经济的韧性”。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和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危机从英文角度讲是crisis,用中文拆开来看很有意思,一个是危,一个是机。既是危,也带来了机遇。这样一场的疫情危机恰恰也突显了农业农村粮食安全在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今天很高兴借助搜狐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跟大家有机会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于农业农村粮食安全的作用。
关于收入差距,城乡不平等的问题,我想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GDP总值已经将近达到一百万亿元,我们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一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离高收入的国家也越来越近了。
刚才也多次提到了城镇化的问题、人口转移的问题,我们现在城镇化率大概是60%,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70%左右。这里尤其又有中国的特色,我们有相当庞大的农民工群体,2019年大概2.9亿左右,占了总人口20%左右,占了劳动力的38%。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了,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2%,到了2030年可能会占到20%以上。在农村,这种老龄化因为人口迁移更加严重,经济结构也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的下降,第三产业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收入差距非常地显著,甚至在有一些地方还有扩大的趋势。
比如说2016年的基尼系数大概是达到了0.46%,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基尼系数,国际上的警戒线是0.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大概是2.64%,而城乡在社会公共服务面,在教育方面、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就更加大了,而且在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非常之大,这是第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第二个,2020年是特殊的年份,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展现出来了特殊的韧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在四月份的时候作过全球的经济预测,疫情对于全球的经济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唯一一个可能会是正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就是中国,当时估计是1.9%,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可能会超过这个预期。
统计局十月份发布了第三季度数据,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了0.49%左右,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加2.3%,第二产业增加0.9%,第三产业增长了0.4%。大家注意到第一产业增长的幅度、速度是最快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这恰恰说明了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有一组简单的数字可以显示农业和食物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2019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概是7.1%,就业比例大概占25%,但这种传统的计算方式可能会显著地低估了农业和食物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
我们从产业链的角度,我们不但要看农业、畜牧业,假如说把加工业、把运输、零售业、餐饮业等等都算进去的话,这个产业链条就是我们通俗意义讲的食物系统,它所产生的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要大得多,我们计算了一下,大概会占到GDP23%左右,当然这个数据是用2017年的,但这是我们能够得到最新的数据。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大家,农业食物系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远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大。
大家可以想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产业能够对国民经济有那么大的经济贡献吗?而且这种贡献我相信还会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在发达的国家,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日本也好,食物系统占得比重大概是7%-10%左右,在中国这种比例尤其大,尤其是对于就业的贡献尤其大。
同时在国际的范围中,农业又展现出来了特别有韧性的一面。国际食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历次危机,比较了农业和非农业的增长,发现在危机的时刻,农业的增长势头总是比非农的产业好得多、强得多。
某种意义上说明农业作为一个基础,作为一个韧性很强的产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中国,在这样一个疫情之下,中国农业食物系统起到了一个所谓的稳定器、储水池的作用。我们当时做了一个模拟,大家也看到了疫情对于农业的冲击和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冲击来讲,农业冲击后的恢复速度要快得多,也就是说,疫情对农业的冲击影响要小得多,这些都说明了农业、食物系统所起到的稳定性的韧性作用,同时还起到储水池的作用。大家看到因为它会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劳动人民可能回到农村,起到了进一步的储水池,食物系统起到的作用其实比我们想象要大得多。
农业农村的发展其实也是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农村消费需求可能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农村消费市场规模随着我们收入的增加会不断的扩大。农业转型也在升级,也会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同时,农村也会释放出一个转型以后的消费需求,需求种类也不再多元化,新兴消费需求也在明显增加。
绿色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增加也会带动一个城市的消费,国家乡村振兴这一国策也会给农村带来许多新的投资机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项目蓬勃发展。随着居民的收入增加,对绿色发展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伴随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农业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展现的会更加突显。
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乘数效应会比较大,会大于3。但农业农村的发展在我们国家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我想讲两个方面的主要挑战:
第一个挑战,城乡发展当中存在着的严重不平衡。
2020年对于我们而言是关键的一年,其实我们已经实现了把原来五千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我们国家建成了一个小康社会。
但是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李石教授对低收入群体做了一个估计,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按照2019年全国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大概有1亿人左右,低于一千元大概有3.1亿人左右,低于两千元的有7.1个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超过一半的人口人均收入是少于两千元的,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这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刚才我也提到了城乡收入差距超过2.6倍,对于我们挑战非常大,而且这些贫困的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在农村,我们当时利用2015年的城乡农调的数据做了分享,按照世界银行3.1美元/天的贫困标准,这个贫困标准是针对中等收入的国家的贫困标准,我们会发现农村发生率和农民工发生率远方大于城市发生率,而且这个发生率还会比较高,也就是说我们的相对贫困对我们同样还是一个挑战。
在这次的疫情冲击之下,农民工成为了一个明显的脆弱群体,因为农民工是需要强劲的经济,他的就业是跟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疫情的冲击恰恰在一些产业,像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租赁服务、餐饮业、住宿冲击特别大,这一块的冲击对于农民工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当时做了一个模拟,对于全中国的经济用一个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来做的模拟,这个模拟的结果我们也分为乐观的情景,中等乐观的情景和一个悲观的情景,悲观的情景下我们认为这个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大概会减少将近10%就业,但是在乐观的情景之下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还是会增加大概不到1%,这是我们的预测,对农民工的冲击很大。
但是第三季度之后国家统计局告诉我们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大概是一千万左右,转城农民工也有几百万,这比我们悲观的预测还要乐观得多,中国的经济往往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这对于我而言是非常好的惊喜,我非常希望这样一个好的事态能够持续下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面临挑战,我想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201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大概有900多万的留守儿童,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照料,他们的发展,他们人力的资本积累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他们的能力发展很滞后,他们的心理发育,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比较了中国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我们看到了不发达地区的儿童,缺铁情况依然非常严重,在甘肃我们发现有20%的儿童是缺铁、贫血,在湘西我们调查30%的儿童还是缺铁以及贫血,这一切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健康水平,造成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们更关心的事。刚才我们讲到了中国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意味着什么?中华民族要复兴,现在正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进程中跨进,要跨过这样一个路径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有一个概念就叫做“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恰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点上。
这样的一个关键时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从历史上全球发展的经验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支撑这种跨越,支撑我们的经济能够顺利发过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我们有庞大的低收入群体,我们还面临着很多贫困低收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在转型,我们对对于高素质的、高技能的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但劳动力的市场很庞大的一批是由低收入群体来提供,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力素质能否和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假如做不好这一点,我们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又有那么大的差距,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还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认真认识这一点,必须认真应对这个事情。
第二个挑战,粮食安全问题。
短期而言我们粮食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但长期还是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短期来讲安全农业农村的估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能会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比量也一直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019年也超过了470公斤,远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标准线,主粮对进口的依赖也并不是特别强,比如大米大概是3%左右,尽管我们的大豆进口依赖是非常大的,但我们的口粮对进口的依赖并不是很大。
长期来讲,我们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其中一个风险来自于哪里呢,因为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食物安全冲击非常之大,疫情可能会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多年没有碰到的问题。2015年之后连续三年,全球的饥饿人群在增加,1.35亿人处于饥饿状况。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利用我们全球模型进行了假设,假如说我们不做任何干预措施,2020年底全球将有超过1.4亿人会陷入到极端贫困当中。而随着疫情的冲击,假如说不采取任何行动,2020年面临的严重的粮食危机会造成什么情况?会让我们的粮食不安全人口增加到2.6亿人,也就是说比2019年要增加1.3亿人,这么一个全球的状态对于我们中国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假如说全球的粮食不安全,中国的粮食,哪怕短期安全了,长期也很难做到安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何况中国的粮食食物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我想给分享几点:
第一,随着人口增长也好,城市化的变化,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对食物的需求峰值还没有到来,不同的学者、专家对峰值到来的时间有不同的估计,有的人认为可能是2026年左右,有的人认为是2030年左右,但有一点大家有一个共识,峰值还没有到。
第二,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倒挂非常严重,国内农产品的生产竞争力非常弱.进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国际局势的不稳定,贸易的不稳定,这对于我们带来的风险、挑战也非常之大。农业支持的政策范畴也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取的政策来支持农业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第三,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粮食生产的产能透支非常严重,自然资本、自然资源受到的损失污染等等退化现象也非常的严峻,像地下水的水资源缺失都制约着我们将来粮食生产的长期能力。
第四,农业生产的规模还是大量的农户规模非常小大概只有0.5公顷左右,靠这种微小的农户满足我们的食物需求,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加上农村老龄化非常严峻。
另外我们还碰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新的形势,我们国家人超重、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最近看到一个趋势,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是全球肥胖人群最多的国家,但你假如说看一个年龄段,我们国家青少年的年龄段的超重和肥胖比例在全球是领先的.我经常开玩笑说,再过一两年、两三年我们的GDP要超过美国,但很不幸的是我们的超重和肥胖率也有可能超过美国,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需要引起我们特别重视的一点。
我们将来要大力发展农业食物的系统,我们要发展高效、高产、低碳、健康营养、有韧性、可的,有包容性的食物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采取一系列的变化,我们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这样的一个系统的建立,很显然要支持这样一个良好食物系统的建立,有很多的关键因素,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这个事情,当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农村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
根据中农办的估计,现在是优先发展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乡村振兴的规划大概需要七万亿的资金。2004年以来,在农林牧渔业、在农副食品加工方面的投资增长速度是下降的,这两点告诉我们投资的需求非常大,我们需要更多的钱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而农业的投资是在下降的,这也就加剧了投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不平衡。
今天在场有很多的企业家,我个人认为企业家的介入,私人资本的介入、资本市场的介入这是非常关键的。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想强调的几方面:
第一,很显然农业农村在整个经济的转型和变革中起着基石的作用。第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能是口头上,要落实到实处,这落实实处这意味着什么,以为我们为可持续、有韧性的食物系统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国家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依靠的是资本部门,如何撬动资本市场以及私营部门的投入非常关键,有一种创新叫做所谓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利用公共或者慈善资本降低融资的成本,来撬动私人资本的投入,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我想在接下来的十年至十五年,这恐怕是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谢谢大家,我分享到此。
(注:现场速记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内容来源:中国商报网
原文链接:http://www.zgswcn.com/article/202011/202011261430131168.html
浙大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志钢: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需求峰值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