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用:退休决策权应交给个人 但政府可鼓励晚领养老金|养老保险

2020年11月20日12:06:05董克用:退休决策权应交给个人 但政府可鼓励晚领养老金|养老保险已关闭评论

 【专访】董克用:退休决策权应交给个人,但政府可鼓励晚领养老金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具体措施。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并进入深度和重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延迟退休或者延迟领取养老金可能是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但是,在延迟退休制度设计上,不能硬性规定退休年龄,而要把退休的决策权交还给个人。

 “政策可以鼓励人们晚一点去领退休金。简单来说,如果你要想早领养老金,你就得少拿些;如果晚些领,就可以多拿些。”他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对退休年龄的规定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女性工人50岁。这在全球属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养老金支付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十四五”开始,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5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16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2%,对应人口学定义的“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1%,进入“高度老龄化”,2050 年将达到近40%。另据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到2050年,中国隐性养老金缺口或达119万亿美元。

 对于养老金问题,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到,“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董克用认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最重要的是统一缴费和待遇计算方法。“打个比方,假设我一个月挣5000块钱,就应该按照5000块钱基数去缴费。但是,按照目前的政策我在河南省按5000块钱交,和我在江苏省按5000块钱交,待遇计算出来就不一样,因为退休待遇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相关,这其实不尽合理。因为缴费相同,待遇就应该相同。全国统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同时强调,对年轻人而言,养老二、三支柱的建设更加重要。年轻一代需为退休生活早做积累,掌握一些金融知识也是必要的。

 “现在你一天省一杯咖啡,男士一天省一包烟,女孩的化妆品,咱们买点国产的等等,总会有一点点积累,而且这种积累必须是长期的,不在乎你一次存多少,而在乎你存的要早,而且要连续地存,不能断,要有复利意识。”他说。

 养老保险体系有三大支柱。除了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有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的第二支柱,以及第三支柱——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一、二、三支柱比例约为40%、30%、30%,二、三支柱成为基本养老保险以外的重要补充。而根据麦肯锡2019年的测算,我国第一支柱占比超过70%,第二支柱接近30%,第三支柱因为刚刚起步,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以下是经界面新闻编辑整理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外界普遍认为,“实施”的提法意味着延迟退休政策将从研究进入执行阶段。您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应该如何开展?

 董克用:从道理上讲,延迟退休和养老金的问题可以结合起来看,这和人均寿命延长有关系。德国当年建立养老金制度的时候,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但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定在60多岁。我去德国访问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回答是当初这个制度主要是考虑雇员遗属,并不是雇员本人。但现在人均期望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经突破77岁,与许多发达国家不相上下。长寿是件好事,但是,也产生一个问题,延长了养老金领取年限,对养老金制度产生压力。

 社会对于延迟退休必须达成一种共识,即人生的年龄阶段如何划分。大体上讲,人生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学本事,第二阶段工作,第三阶段退休。过去的第一阶段很短,一般人完成义务教育之后,16岁就去工作了;现在慢慢延长了,许多人要到大学毕业;还有不少人要读研究生,25岁才就业。第二阶段是工作,现在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将来可能会达到80多岁。假如你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你还有60多年的生命,这60多年你准备怎么分布?打算工作多少年?退休之后多少年?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如果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这个决策就不仅是你个人的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龄化在加速。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2%,2060年前后很可能要达到30%,届时“三人行必有一老人”,并且,这个比重可能会持续到2100年,在这样一个老龄化加速,并进入深度和重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延迟退休或者延迟领取养老金可能是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当然,对于退休年龄的安排,我认为,可能不宜做硬性规定,而要把退休的决策权交还给个人。比如,重体力劳动者,他16岁可能就去建筑工地开始重体力劳动,如果硬性规定他工作到65岁,他可能干不动了。但一个博士,可能要28-29岁才能毕业,受教育时间比别人多了一倍,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让他60岁就退休,那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养老金制度设计上,可以与工作年限相关,鼓励延迟退休。同时,政策可以鼓励人们晚一点去领退休金。简单来说,如果你要想早领养老金,你就得少拿些;如果晚些领,就可以多拿些。

 界面新闻:您说延迟退休和养老金要合起来看,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您有什么建议吗?

 董克用:养老金有两种模式,一种叫现收现付制,通俗讲就是儿子养老子,一种是完全积累制,就是你自己养自己。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本质上是现收现付制。这种制度设计如果没遇上人口老龄化没什么问题,但是遇到老龄化,退休老人多了,在职工作的人少了,那怎么办?

 一般有4个应对办法:一是刚才说的延迟退休;二是让年轻一代多缴费,但缴费空间是有上限的,否则在职一代压力太大;三是,给老人少发点养老金。这很难。我国目前不但不能少给,每年退休金还要提高;四是财政补贴,德国联邦财政的近30%是补贴给养老金的。

 在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达国家后来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即适当稳住第一支柱,然后发展二、三支柱,形成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就是公共养老金,由国家兜底,功能就是保基本,抵御长寿风险。你要想生活好,想退休以后还出国旅游去,那只能及早攒钱,寻求二、三支柱的支撑。二支柱就是职业养老金,雇主主导的。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个人主导。建设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已经成为各国共识,我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指明了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对于年轻一代来讲,二、三支柱的建设更加重要。要想未来老年阶段有好的生活,需要早做积累,并且,掌握一些金融知识也是必要的。现在你一天省一杯咖啡,男士一天省一包烟,女孩的化妆品,咱们买点国产的等等,总会有一点点积累,而且这种积累必须是长期的,不在乎你一次存多少,而在乎你存的要早,而且要连续地存,不能断,要有复利意识。

 从政府层面来讲,现在对二、三支柱都是有税收优惠的,未来要推开,还应该继续利用税收优惠。

 界面新闻: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要如何实现?对个人养老保险的缴纳和发放会有什么影响?

 董克用: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全国统筹,因为劳动力是流动的。过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不统一,表现在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缴费率、缴费基数都不一样。比如说缴费率,广东最低的时候是12%,而黑龙江就得交20%。劳动力的分布结构不一样,一些老的工业省份负担很重,对企业也不公平。工业化初期,东三省做了很大贡献,老工人很多,后来随着新兴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劳动力都跑过去了,东三省年轻人流失。这是经济结构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你也不能不让人去。因此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就必须全国统筹,去分担不同省份劳动力分布的不均。

 其实这个问题也说了很久,但是因为我们的财政体制长期是分灶吃饭,省级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在省一级,并不在中央。中央出政策,各地去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缴费和待遇计算等等都不同。随着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产业转型越来越快,如果将来还是这种分割式的,会遇到很大麻烦。

 现在我们用的办法是省级调剂,把钱多的省份的钱上调过来一些,然后补给没钱的地方,这是一种暂时的办法,现在看也挺有效的,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不利的。

 实际上,作为职工,不管在哪,都应该按照你的工资来缴费,参加到基本养老保险里面。缴费相同,待遇就应该相同,不应该因为所在地区的不同就不一样了。

 打个比方,假设我一个月挣5000块钱,就应该按照5000块钱基数去缴费。但是,按照目前的政策我在河南省按5000块钱交,和我在江苏省按5000块钱交,待遇计算出来就不一样,因为退休待遇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相关,这其实不尽合理。因为缴费相同,待遇就应该相同。全国统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全国统筹就是要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率,统一待遇计算办法,统一资金池。过去各省的资金就沉淀在那儿,不能去投资,如果统一起来,将来有结余就可以赶快去投资。另外,统一信息系统,比如你从北京到上海工作,也不用再转移社会保险关系了。我国目前信息系统很发达,只要把缴费端、待遇端的政策都统一了,加上统一经办服务,统一信息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就可以实现全国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