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冻品全面消杀方案落地: 防疫关口前移 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王贵强指出,目前已经坐实了新冠病毒可通过物品传播的可能,在防止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时,首先要在海关层面把好关,后续防疫措施也扩展到人、物并防阶段。
11月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海关总署会同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要求,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下同)输入风险,同时进口冷链食品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销售。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已经坐实了新冠病毒可通过物品传播的可能,在防止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时,首先要在海关层面把好关,后续防疫措施也扩展到人、物并防阶段。
多起进口冷链冻品检出新冠病毒
继青岛在冷链物流环节中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后,天津也在冷链物流环节中发现本地确诊病例。11月8日天津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天津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就在此前一日,11月7日,太原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抽样检测中,发现1份从天津港销往太原市的印度产冷冻带鱼外包装箱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从冷链物流环节中检出阳性新冠病毒,并不是偶然发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起相关事件,出现阳性的样本多为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自8月开始,冻鸡翅、冻去骨牛肉、冻带鱼等逐渐出现在名单上,地域来源覆盖巴西、挪威、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时,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为此,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物”的防控也应该作为一个防控重点。
之所以多次在进口海鲜等冷冻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国外疫情严重的影响,冷冻海鲜等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冷冻产品通常均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此前,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疾病生物学副总监徐又农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病毒可以在低温环境(零下20摄氏度以下)下存活很长时间,如果肉类等在零下80摄氏度冷冻,附着在其表面的病毒可存活至少半年以上,相关从业人员如果接触到这些肉类产品,可能会造成慢性感染,导致病毒在潜伏期扩散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包装上存在病毒,但中国疾控中心强调,我国市场流通冷链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很低。中国疾控中心指出,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多部门协同全面消杀
实际上,在较早的时候,海关部门就在将防控关口前移。6月17日和6月21日,中国海关分别暂停德国和美国2家屠宰企业产品输华,原因便是其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
9月11日,海关总署也发布了《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的公告)》,对同一境外生产企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做相关暂停要求处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进口冷冻食品的新冠病毒检测,我国也是有一个过程,此前海关部门并没有相关检测项目,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调整。此次从国务院层面下文,让各部门协同防疫,实际上也是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也明晰了整个工作流程包括口岸环节、冷链运输和出入库环节、流通环节、市场环节,更好地加强防疫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责任不清晰的事情发生。
据了解,此次国务院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作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如明确海关部门,要负责按规定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检测,组织指导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海关查验场所经营单位做好口岸环节被抽中的进口冷链食品集装箱内壁和货物外包装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则要负责督促指导进口冷链食品承运单位落实运输环节的主体责任并实施相应消毒处理措施,在国内运输段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运输工具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汇总分析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进行研判,开展对预防性全面消毒措施的指导评估和检查;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现场检查和索票索证工作,督促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索取消毒单位出具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冷链物品从业人员的防护也是重点。此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的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具备以冷链物品为载体、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也一直强调,从疫情的经验教训来看,要改变防疫的被动局面,必须将防疫关口前移,前移对象就是动物从业人员,包括售卖动物的、饲养动物的、交易动物的、兽医专业人员、农牧民等都是高危人群。
(作者:朱萍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