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圈”乱象到“删照门” 豆瓣真的“清朗”吗?

2021年11月6日12:06:21从“饭圈”乱象到“删照门” 豆瓣真的“清朗”吗?已关闭评论

(从“饭圈”乱象到“删照门” 豆瓣真的“清朗”吗?)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近日,工信部发布通报称,针对近期用户反映强烈的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其中,豆瓣因超范围收取个人信息被点名。按照工信部要求,豆瓣需要在11月9日前完成整改。

    在此之前,豆瓣已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清朗”行动,封禁了一批用户账号,暂停了不少热门小组的发言,试图解决“饭圈”带来的文化冲突,还“原住民”一片干净的“精神角落”。

    “在互联网圈子里,豆瓣是一款气质独特的产品,走着自己不紧不慢的步伐,但是近年来被饭圈粉丝裹挟着,显得不伦不类。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对流量存在天然的需求;另一方面,小组无序扩张,已经侵蚀到豆瓣其他板块的空间了,比如读书、广播。”有互联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成立16年,豆瓣似乎越来越“拧巴”了。

    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被点名

    工信部点名,被业界看作为豆瓣“删照门”的处理结果。

    此前有用户反映,自己在豆瓣评论区发的照片被无故删除,随后手机系统又检测到豆瓣删除了相册内的照片。根据豆瓣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对基于储存权限附加功能的相关条例中写道,用户在使用豆瓣的扫一扫、更改图像、拍摄照片或视频功能时,需开启此权限。若不开启,则无法使用相关功能。

    豆瓣曾于10月27日回应称,工程师经过进一步技术分析,发现在较差的网络环境,系统认为帖子同时发送多个带图回复时,会导致误将用户上传的图片当成缓存文件删除,该bug的发生概率较低。豆瓣将在下个版本中修复。

    但根据工信部通报,豆瓣确有超范围收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来咖智库CEO王春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必须正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往往被技术中立的外衣包裹,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用户往往都难以发现。随着用户意识的提升和监管环境的趋严,未开平台可能还会面临更严格的处罚。”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告诉《证券日报》记者,App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端口调用设备数据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互联网平台收集用户数据是积累数据资产的过程,对于平台企业而言,数据就是真金白银。过去平台商业模式尚未清晰之前,由互联网平台在信息技术设施、软件等方面投入成本,为用户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互联网服务的同时,获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就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实。

    崔丽丽认为,杜绝此类现象,一方面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立法、管理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依托于平台的自律。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的同时,更多地从社会价值和企业责任的角度,把赚取不当利益的“野心”关在笼子里。

    重拳出击整治饭圈文化

    今年,豆瓣的日子并不好过。6月15日,“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豆瓣随即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

    “饭圈小组”成了豆瓣的一块胎记。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就曾因“知识社区问答”平台出现利用知识“包装”、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信息问题,督促豆瓣等20家重点平台展开自查自纠。据国家网信办数据,相关平台当时累计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38.4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8400余个。

    再往前追溯,2019年,在娱乐圈颇有影响力的“豆瓣鹅组”(前身为“八卦来了”)一度被雪藏,该小组创建于2010年5月份,目前拥有近70万用户,平时以娱乐八卦帖子为主,通过对一些热门娱乐时间的“独家爆料”,逐渐成为众多娱乐新闻的第一发酵地。今年9月底,“豆瓣鹅组”被暂停使用2个月,直至目前仍未开放。

    豆瓣“拧巴”着商业化

    从2005年,豆瓣依靠数据推荐起家,随后迅速拥有书影音、豆瓣笔记、豆瓣小组、豆瓣同城等多个子频道和产品,最初是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

    “慢”这一特点几乎被刻在豆瓣的基因当中。2009年,豆瓣上线的第四年,用户才突破千万。豆瓣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截至2021年6月份,豆瓣的注册用户达到2.3亿。但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2021年4月份豆瓣月活用户为1079万。

    尽管与豆瓣同时代发迹的互联网平台,大部分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尽管外界为豆瓣贴上“商业化速度过慢”“产品冗杂”等标签,但豆瓣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直有所保留。

    “豆瓣想挣钱,又想体面地挣钱,是拧巴的。”上述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在最早的商业计划书中,豆瓣创始人阿北构想出豆瓣在短期和中期的商业模式,即帮助用户发现一些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与电子商务网站分账获得收入。在此后很多年,图书分成成为豆瓣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商业化中克制的豆瓣,却被“原住民”诟病。不止一位老用户对记者表示,豆瓣变了,这源于饭圈的入侵。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上线,相关粉丝涌入豆瓣小组,控评、拉踩、贴标签、性别对立,豆瓣不再像一个封闭小众的文化社区。

    一位豆瓣资深用户告诉记者,自己曾在“雅典破产小组”为一位小说中的男主角说了句“好话”,因为不符合该组的“主流观点”,就被小组成员“挂了100多层楼”(即声讨了上百次),并将该用户在其他小组的发言截图“挂出来骂”。“我再也不上豆瓣了,一言不合就网暴。”据悉,雅典破产小组已被关停。

    此次“清朗”行动后,豆瓣还能回到当初文艺青年“精神角落”吗?用户们仍旧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