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为了自保,发达国家张牙舞爪——
来自欧美的货币之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淹没发展中国家。
那边,高盛还在高喊“2万亿美元远远不够,最终规模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的预测,这边,新兴国家已经开始步入加息潮。
01
疯狂的全球物价
在阿根廷,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水果平均价格增长了228%、土豆价格增长了114%、肉类平均价格增长了103%、蔬菜类的价格也增长了88%。
越来越多阿根廷民众表示支付不起基本生活费用。
在巴西,去年1至11月间,市场上食物价格上涨了16%,其中巴西人的主食——大米和黑豆的价格分别上涨了70%和40%。
在韩国,今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9.7%,创下了9年零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大葱和鸡蛋的售价同比分别上涨227.5%和41.7%。
在印尼,豆腐价格比去年12月上涨30%。
在俄罗斯,食糖的价格比一年前升高61%。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且涨势超过通胀和收入增加速度。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创下6年以来的新高。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即使是在美国,食品价格亦出现大涨。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的数据,大流行使供应链陷入困境,并在2020年将家中食品的平均价格推高了3.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2021年2月,粮价指数已经实现了“9连涨”,指数增值116,较1月上涨了2.4%,较2020年同期上涨了26.5%,是自2014年7月以来的又一“新高”。
02
三大央行被迫加息
食品价格出现上涨与两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一是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
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央行大肆放水,推高食品价格。
这其中,后者带来的冲击可能尤其巨大。由于美元和欧元都属于世界货币,他们增发之后,可以到全世界大多数地方购买物资。这样一方面可以抬高发展中国家的物价,另一方面也会冲击到发展中国家的外汇。
彭博社就曾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会大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民众食品主要为经处理加工过的产品,这些产品经过较长的生产链,因此食品原材料成本上涨会隔一段时间才反映在下游。发展中国家民众食品主要为未经处理的食品,其价格波动比制成品更直接明显。
可能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近期几个国家突然宣布加息了。
3月17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从2%升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加息幅度也高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加息50个基点至2.5%。
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称,在5月份的下一次会议上,将再次加息相同的幅度,除非通胀预测或风险平衡出现重大变化。
3月18日晚间,土耳其央行也宣布加息。土耳其央行将关键利率上调200个基点至19%,该央行还表示,如有必要,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3月19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50%,预估为4.25%。俄罗斯央行还表示,可能在未来某次会议上加息,需求的快速复苏和通胀压力的上升要求回归中性货币政策。
为什么要突然加息?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发达经济体为推动本国经济复苏继续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造成长期国债收益率水平继续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其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外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在这种背景下,尽管仍深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为抑制本币贬值和高通胀,不得不及早加息。
在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通胀预期增强,纷纷抛售美国长期国债等债券,导致其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扬,进而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高盛经济学家Alberto Ramos表示:“全球货币背景正在发生变化,而不幸的是,必须为此做出反应的经济体恰恰是那些最脆弱的经济体。巴西完全属于这一类。”
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的每日跨境资金流动报告显示,3月的第一周,新兴市场近半年来首次出现单日资金流出,每日资金流出约2.9亿美元。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rooks表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类似于2013年的“缩减恐慌”(tapertantrum),因投资者担心美联储会提前退出刺激计划,债券收益率出现飙升。
经济学家担心,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风险更大。当下,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长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吸引投资者从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撤出、购买美元。巴西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提高利率,以遏制资本外流,而这些国家刚刚萌芽的经济复苏则要被扼杀了。
03
全球金融市场走向何方?
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Insitute, AEI)研究员Lachman认为,未来需要警惕泡沫破裂,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
“美国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实验的背景是我们处在一个一切皆有泡沫的时代。”他说,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股票估值达到了1929年股市崩盘前夕的高水平,也不仅是因为比特币市场估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那些高风险的借款人,尤其是高杠杆贷款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借款人,可以以不怎么高于美国政府借款利率的利率筹集资金。
“为应对新冠疫情,中央银行大量印钞,造成了极低的利率,加剧了今天的泡沫。人们开始问,当低利率的好日子结束、利率开始上升时,会发生什么?”Lachman说。
他指出,过去的经验表明,这种情况发生时,资金流回美国会导致泡沫破裂,新兴市场经济将陷入严重困境。因此,无论是高通胀还是美联储可能开启的加息周期,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旦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全球资产和信贷市场泡沫破裂,届时,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会再次陷入衰退。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经济主管Chetan Ahya预计,美国经济将在本季度达到疫情前的产出水平,从第三季度开始,美国GDP增长将超过衰退前的水平。
其依据是,财政政策的作用不仅在于填补产出缺口,对于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也已经超过了其在衰退期间损失的收入。研究显示,在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补贴下,美国可能约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失业状态下的收入高于就业时的水平。
“这样的预测当下不会引发美联储关注,但是如果通胀率在春季短暂飙升后,今年和明年的通胀率仍将维持在2%以上,同时失业率又保持在低位,那么2022年通胀可能进入加速阶段,甚至可能突破2.5%,这将是美联储容忍的底线。”他称。
如果大摩的预测正确,那么需求激增很快会导致资源供给紧张,结果必然导致更高的通胀。一旦通胀在2022年中期超过2.5%,可能触发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随之而来的将是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另据媒体报道,在成功推出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法案后,拜登政府已在筹划推出一个目标达数万亿美元的美国版“四万亿”大基建计划。如果该计划落地,将显著正向拉动美国经济。它在经济层面可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对于疫情后失业率的降低有极大帮助。在货币层面,它可提高货币乘数,进一步推高通胀。而且,基建投资计划的落地还可推升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这都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
不过,摩根大通等投行预计,基于美国两党的分歧以及庞大的债务问题,这一基建计划落地的概率很低。
04
中国如何应对?
事实上,最近世界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中国除了股市之外,基本上动静不大。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突破1.7%,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在3.3%以下,最近甚至还有所下行。
我国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最近维持稳定,其中二月份还出现了小幅下滑的情况。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所言,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从上述数字可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可能主要也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较快地控制了新冠疫情,较快地恢复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较好地保持了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物资供应没有出现大问题;
二是货币的角度来看,中国较早恢复了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也没有搞美式强刺激;
三是从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在生产端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当生产效率足够高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的。
后续是否会有输入型通胀发生?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油价在输入型通胀中占比重较高,而从近期国际油价走势来看,暂时还不用太过担心。当然,食品和大宗原材料进口可能会存在一定影响。但从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来看,似乎也不太高。后续,若美国推出庞大的基建计划,或许需要进一步观察大宗原材料的走势。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券商中国、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