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三度部署RCEP落地 85%约束性义务已做好履行准备|RCEP

2021年2月18日00:49:57国常会三度部署RCEP落地 85%约束性义务已做好履行准备|RCEP已关闭评论

 国常会三度部署RCEP落地 85%约束性义务已做好履行准备

 作者:夏旭田

 继去年11月18日、12月1日之后,2月3日的国常会第三次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生效作出系统部署。

 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RCEP生效实施国内相关工作汇报。会议指出,目前协定司法审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技术准备取得实质进展,对协定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85%已做好履行准备。

 会议要求,下一步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一方面,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降低享受关税优惠门槛,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要抓紧推进国内相关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原产地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引,确保协定生效即可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要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在服务业开放上,要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对照协定规定抓紧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政策,选择重点领域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

 原产地累积规则带来四大机遇

 会议指出,推进RCEP落地实施,是扩大开放进而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正加快协定生效国内相关对接准备工作。目前协定条文司法审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技术准备取得实质进展,对协定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85%已做好履行准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RCEP签署后,中国已召开三次国常会专门部署落地实施工作,足见中国对此高度重视,从最新进度上看,大部分技术准备已处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一旦协定生效即可马上落地实施。

 “在三个月内做到这种程度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对外这需要与14个国家对表,转换关税减让承诺表;对内需要完成司法审核,而且牵涉到大量国内规章制度的调整,中国作为大国,在体制机制调整上也面临更繁琐的任务。”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中国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上述落地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此前加入WTO以及近年来签署多个FTA时,在国内外规则与标准体系衔接上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因而效率很高。另一方面,RCEP的尽快落地对于完善中国自贸区布局,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适时加入CPTPP,进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意义重大。

 “中国率先为RCEP的落地扫清了国内障碍也为其他成员国做了很好的表率。”她说。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要充分认识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降低享受关税优惠门槛、促进区域内贸易合作、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抓紧推进国内相关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原产地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引,完善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做好相关技术准备,确保协定生效即可落地实施。

 商务部国际司二级调研员傅波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举例介绍,中国出口到印尼的洗碗机有20%是在国内实现增值的,此前中国-东盟自贸区要求这一比例达到40%才能享受零关税,“按照跟东盟的自贸协定,我们没法享受零关税,但在RCEP中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洗碗机分别有10%的成分来自于日韩,累积之后就能享受印尼的零关税待遇。”

 白明指出,双边自贸协定要求商品在出口国达到一定增值标准才能享受进口国的优惠关税,但随着现代产业链的发展,很少有产品完完整整在一个国家内加工完成,这增加了享受关税优惠的难度。而原产地累积规则使得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来自RCEP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也将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加灵活地进行产业布局,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余本林在近日的RCEP线上专题培训班上介绍,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将为中国带来四大机遇。其一是贸易扩大效应:原产地累积将带来区域内贸易的扩大;其二是产业链供应链集成效应:原产地累积鼓励使用区域内中间品进行生产,扩大了中间品生产,巩固了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其三是投资虹吸效应:域外跨国公司为了享受区域累积红利,会加大对区域投资布局,而市场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中国有望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其四是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效应: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助于中小企业利用区域内上游供应链降低关税成本。

 会议要求,要加大协定实施相关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熟悉协定规则内容和成员国关税减让情况,熟练掌握原产地证书申领程序、证明材料等要求。

 更充分竞争倒逼产业升级加速

 会议要求,要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梳理完善我国制造业质量标准、规则等,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赵萍指出,RCEP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在更充分的竞争环境中,可能会加速部分成本敏感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转移。一方面需要清醒地认识这一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产业的转移是双向的,有些企业基于接近原材料、降低要素成本考虑会转移至他国,也有些企业会基于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市场潜力等考虑将产业链迁至中国。

 “RCEP的落地或将倒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资源要素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向价值链更高处攀升。”她说。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近日的RCEP线上专题培训班上指出,RCEP必然会带来产业链的重构,对RCEP成员关税的下降、原产地规则的优化会导致部分产业外迁的现象出现,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可能向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盟国家转移,面对这些潜在的挑战,我们要发挥好中国大市场的优势,用足我国产业部门齐全和综合配套能力强的有利条件,借助我国在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物流体系、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巩固并提升我国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有地位。

 余本林指出,应对RCEP可能带来的产业转移效应,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研究推动较高价值的上游产业链保留在本地的举措;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地区可主动与有转移需求的地方对接,承接相关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白明表示,即便未签署RCEP,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产业向东南亚迁移的现象,这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中国并不寻求将所有产业都留在国内;相对于单个企业的迁移,中国更应关注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堪称这一地区的‘链长’,这些产业链不会轻易地迁移出去,而且产业链的配套会吸引全球的增量资源在中国集聚,中国要补链延链强链,增加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自主性与主导性。”

 会议还要求,围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对照协定规定抓紧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政策,选择重点领域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并推动成员国加快开展关税承诺表转换、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转版、原产地规则实施指引磋商,为协定生效实施做好制度保障。

 赵萍指出,RCEP在服务贸易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空运等22个部门,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其中金融服务代表了中国金融领域的最高承诺水平,每个领域牵涉到大量国内规则的调整。

 “中国近年来正在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清单出台前,中国需要根据在RCEP中的承诺,结合国内的承受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分领域制定方案,有序地推动部分重点领域的开放。”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