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创历史最好纪录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年中国进出口规模仍创历史新高。
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年度经济数据例行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可以说,既实现了稳定增长,也实现了质量提升。”李魁文说。
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梁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十分抢眼,这首先与疫情下国际市场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出台的相关措施也起到关键作用。梁明认为,从目前来看,2021年全年中国外贸(占世界比重)的份额以及总额应该还会再创新高,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李魁文称,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体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回稳、持续向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梁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其他国家难以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只有中国能够提供这些商品,(我国外贸占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也是非常必然的趋势。另外,疫情期间,我国12大类的防疫物资出口额在1200亿美元左右,也贡献了不小的份额。国际经济形势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的原因之一。”
李魁文表示,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万家,增加6.2%。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4.5、4.06、2.2和1.97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
对于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潜力大。中国与东盟十国合作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性和相应的外溢性。双方合作发展,不仅有利于双方各国根本利益,有利于东亚稳定和增长,而且有利于本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构造全球新型国际关系。”
李魁文说,四是贸易方式更加优化;五是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六是防疫物资出口有力支持全球抗疫斗争。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万亿元,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
李魁文总结称,2020年我国外贸的“稳定增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一季度大幅震荡后快速回稳,进出口规模逐季攀升,全年进出口总值超过3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是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实现的,外贸逆势增长推动了我国国际市场份额也创了历史新高。
二是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推动了出口较快增长。李魁文说,我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稳步推动复工复产,去年4月份出口就实现了“止跌回升”,并连续9个月保持了增长态势。全球对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的需求大增,我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增长了3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我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合计增长了22.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在防疫物资方面,我国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了防疫物资。李魁文介绍,2020年3月至去年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这些出口商品既保障了全球防疫物资的需要,也满足了世界人民在疫情期间的居家工作和消费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期间,主要出口物资会集中在防疫和生活必需品上。但后疫情时代,日用消费品的市场需求会随之上升,比如,家电和IT等机电产品都仍然是较为热门的产品。”
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平台敦煌网则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以西方传统购物季“黑五网一”期间为例,“宅经济”需求全面爆发,相关品类交易额增长超15倍。其平台数据显示,家居用品交易额同比增长111%,其中家居整理和清洁用品上涨423%,节日聚会用品上涨166%,宠物用品上涨85%,厨房用品上涨73%。
李魁文说,三是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疫情影响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进口需求稳定。2020年,我国原油、金属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了7.3%和7%,粮食、肉类等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了28%和60.4%。
李魁文称,“质量提升”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比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了9.2个百分点,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二是外贸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了25.2%。三是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全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17.4%,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0.7%,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品进口增长了80.5%。
霍建国称,我国外贸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些企业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扩大出口并主动开拓市场,推动了外贸快速复苏。
梁明表示,2020年我国加大了在一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上的供给力度。“比如我们在不停地增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规模,我们不但有跨境电商的进口,还有一些B2B的出口,这种趋势已经形成了。”他说。
展望2021年的外贸形势,李魁文表示:“我认为,世界经济有望复苏带动贸易增长,国内经济恢复平稳增长也给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发展依然面临困难和挑战。我相信,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形成,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保持增长,外贸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新的成效。”
梁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中国在2020年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相关的措施。他说:“2020年,我们出台了17份稳外贸的相关政策文件。据我们计算,商务系统前后协调出台了大概共有4轮、33条的稳外贸政策。去年,我们还新设了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也就是说虽然2020年我们在外贸上面临了一些危机的,但是我们仍及时地、努力地去化危为机。”
“我认为,这种政策一旦形成之后,它们对外贸出口的作用是持续存在的。比如,现在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越来越强,也有很多人也担心,如果说境外复工复产了,那么是不是会减少对中国的采购?我想这个情况出现的概率不会非常大。因为在国际经贸合作方面,一旦形成了路径依赖的话,这个趋势是可以持续的,尤其是疫情以来形成了中国出口的新格局,国外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基本上是形成了,这个路径也是基本上形成了。”梁明表示。
此外,梁明称,在“六保”政策中,中国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成效显著。他说:“在其他国家,可能很多外贸主体都不存在了,所以即便这些经济体复工复产,他们短期内能够快速提供商品的可能性也不是非常大。即便它们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供商品,其价格竞争力也未必非常高。”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