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诣、陆彬等基金经理5大天王:2021年A股驱动靠业绩 结构行情还在|基金经理

2021年1月4日12:05:28赵诣、陆彬等基金经理5大天王:2021年A股驱动靠业绩 结构行情还在|基金经理已关闭评论

 基金经理五大天王:2021年A股驱动靠业绩 结构性行情还在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李树超 陆慧婧

 2020年过去了,迎来崭新的2021年。新的一年,A股市场会如何演绎?哪些赛道可能领跑?市场风险在何方?

 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5位在2020年取得出色投资业绩的基金经理——农银汇理工业4.0基金经理赵诣、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经理陆彬、广发高端制造基金经理郑澄然、诺德基金研究总监罗世锋、华商万众创新混合基金经理梁皓。对于2021年,他们认为,市场仍有结构性机遇,估值驱动大概率逐渐弱化,高景气度行业以及盈利高速增长的优秀公司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流动性驱动到业绩驱动

 证券时报记者:对2021年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市场机会有何看法?

 赵诣:2021年将进入疫情的恢复期。海外情况仍不明朗,经济的恢复会比较漫长。货币政策边际上不会更宽松,但会像经济工作会议所讲的“不会‘急转弯’”,市场将从选赛道、提估值回归到业绩兑现度上来。

 陆彬:2021年风险与机会并存。从风险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在历史负0.5倍标准差以下,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2021年市场主要风险可能来自行业估值的上升。

 从机会的角度看,过去几年少数优质龙头公司的结构性牛市特征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不少行业找到较多投资机会。目前能够看到的机会既包括了一直以来长期看好的成长股机会,如新能源相关行业,也包括了制造业和顺周期的机会,如国防军工和化工行业等。

 郑澄然:预计今年宏观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复苏叠加再通胀。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上半年仍存在的供需错配带来出口强劲,拉动相关制造业投资;二、消费和线下服务业继续修复;三、基建、地产投资走弱,不过库存水平较低,在地产销售维持的情况下,地产投资有望呈现一定的韧性。通胀方面,CPI和PPI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行,但幅度不会太大。货币政策预计会维持“温和退出”基调。

 2021年A股预计仍会有结构性行情,但估值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中性假设下,A股非金融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其中,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有望在盈利支撑下走出结构性行情。

 罗世锋:近期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平稳。在流动性驱动下,当前部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估值提升较快,消费、科技等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业绩复苏主线下,估值驱动大概率将逐渐弱化,高景气度行业以及盈利高速增长的优秀公司将是今年关注的重点;食品饮料、医药、餐饮产业链、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细分行业值得重点布局。

 梁皓:经济工作会议给出重要指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相比2020年2%左右的实际GDP增速、13%的社融增速,2021年更高的GDP增速、中枢下行的社融增速可以使杠杆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定调下,主动的紧信用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货币政策更多是对疫情期间非常规性刺激政策的有序退出,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

 金融条件将确定温和转紧,A股2020年估值大幅扩张的行情面临较大挑战。考虑到全球经济在疫苗落地后逐步复苏、我国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2021年市场可能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疫情是主要影响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2021年有哪些核心因素影响市场?

 赵诣:2020年疫情对整个经济和市场都造成比较大的冲击。2021年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疫苗能否顺利推出,使得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在后疫情时代能否顺利恢复;经济恢复后,流动性会否收紧,还有海外的不确定性。

 郑澄然:如果经济复苏趋势能够延续,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预期能够兑现,那么A股的估值压力就可以得到释放,这是2021年重要的利好因素。此外,“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逐渐明朗,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具有供给壁垒的新兴产业方向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这是潜在的利好因素。

 梁皓:中长期角度,以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标的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将是国内外资金加强配置的重点领域。国内存款搬家,北上资金卡位核心资产的趋势仍未结束,2019年以来资金的大幅流入直接抬高了A股的估值中枢,宏观流动性温和转紧的环境下,A股市场增量资金还能否延续2020年相对积极的态势,是2021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经济复苏

 节奏等成潜在风险点

 证券时报记者:2021年市场可能会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赵诣: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整体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往后一段时间出现震荡调整也是健康市场可以呈现的状况。长远来看,优秀企业不断上市,竞争力持续加强,有助于市场长期稳定向好。

 2021年流动性不会再像疫情期间一样宽松,这对估值的扩张会出现一定的抑制,意味着需要通过业绩的持续增长来消化过高的估值。从这个角度来看,选股的难度会变大,成长股可能会相对过去两年平淡一些。

 郑澄然:潜在风险可能有几个:一是疫情的反复和疫苗接种效果的不确定性。如果海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或者疫情出现超预期,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逻辑可能会被破坏。

 二是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如果外部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对科技等产业带来影响。

 三是政策和经济可能出现阶段性的错位。当前经济复苏的趋势较好,政策也在温和退出。到2021年二季度之后,如果出现经济复苏放缓,是否会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应对,可能会阶段性扰动市场情绪。

 梁皓:2019年以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出现了系统性抬升。根据历史经验,在较高估值水平下,市场可能会放大宏观、中微观层面的利空因素,波动加大,短期跌幅超出预期。当前,宏观层面,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国内紧信用的进程,中微观层面行业的高频数据,个股的业绩表现都有可能在某个时点成为风险释放的“催化”因素。中长期看,事件性的杀估值在短期情绪释放过后或成为较好的介入机会。

 看好餐饮产业链、

 医疗保健、新能源等

 证券时报记者:2021年看好哪些产业、领域?

 陆彬: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右侧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风险,在估值较高的背景下,要结合基本面和估值的动态策略体系捕捉机会。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经济持续复苏,化工行业周期属性在弱化,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多重限制下,行业优胜劣汰加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壁垒更加坚固,当中可以找到不少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性较好的机会。三是国防军工。四是金融地产方向。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可能会走出慢牛行情。

 赵诣:过去两年,消费+科技”的成长股表现非常好。随着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增长的恢复,流动性边际上不会再放松,对成长股高增长的持续性、确定性要求会更高。以一个更长维度看,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领域。虽然2020年涨幅已经很大,但要看到美、中、欧三大经济体都在持续加码投入,无论光伏还是新能源车,中国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将受益于全球的大发展。

 郑澄然:首先是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产业政策基本围绕“双循环”展开。科技创新和内需提振是比较明确的方向,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包括大消费、高端制造以及科技创新相关领域。

 其次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行业。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的点主要在于出口。短期的供需错配会加速市场份额的获取,疫情后海外供给的修复也不会导致其份额回吐,这类行业包括电子元件、化工、家电、汽车零部件等。

 罗世锋:2021年仍然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处于高景气度状态,中长期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梁皓:市场涨了两年,整体估值有较大抬升,2021年可能要看得更长远一些,优选有长远发展前景、成长性好、有核心壁垒的企业。像医药、新能源车、食品饮料等领域的一些公司,虽然短期涨幅较大,但长期来看仍然具有创造良好回报的潜力。

 黄金赛道或出现分化

 证券时报记者:2020年以来,“黄金赛道”科技、消费、医药板块涨幅明显,科技和消费板块2021年有哪些机会?

 赵诣:之前消费+科技的成长股与周期+金融的价值股的估值差和涨幅差较大,随着经济增速预期变好,市场将出现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我更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另一个是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北斗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组合配置上仍然以5G产业链、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主。

 郑澄然:以过去5年的估值分位数来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类行业估值几乎处于这些年的最高水位。科技行业内部分化比较明显,通信的估值已出现明显回落,但半导体相关行业的估值仍然相对较高。

 消费和科技行业要么是远期盈利确定性高,要么是远期成长空间大,这背后是较好的商业模式和供给壁垒。长期看,这些行业虽然短期估值较高,但如果盈利可以兑现或者估值有所回调,配置价值还是比较高,毕竟在经济增速中枢下行的背景下,成长性和盈利的稳定性值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罗世锋:高估值反映了市场对于高成长性、高确定性公司给予的估值溢价,2021年对这些行业基本面的验证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消费以及科技板块中部分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这些赛道在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梁皓:科技和消费是承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动力的两大引擎。过去的5到10年里,消费和科技这两个大的板块长周期跑赢了市场。

 消费的细分行业很多,有两个特别重要:食品饮料和医药。先看食品饮料,高端白酒的行业空间持续快速增长,竞争格局稳定,龙头公司有很强的品牌溢价,护城河不断加强,且这个格局短期看不到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医药板块既有消费属性又有科技属性,涉及领域非常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比例逐步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带来身高干预、医美等新的需求,医药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公司有望持续跑赢市场。

 科技板块,如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车等,都是符合当下国家科技战略升级方向的行业,未来5G和AI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将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车等众多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陆彬:2021年我更看好新能源行业。我们通过行业比较,比如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经过过去10年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行业增量很少,更多是通过品类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或者去争夺同行的市场份额来提升业绩。消费板块过去5年持续走牛,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对这个行业有明显偏好。但从我们的分析来看,某些消费板块的短期业绩爆发力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并没有那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