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求侧管理重民生 强调安全

2020年12月21日12:06:39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求侧管理重民生 强调安全已关闭评论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了2021年经济工作。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会议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此次会议强调,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不急转弯”,从而保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明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去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的表述不同的是,今年会议要求“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创新、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由于内外部政治、经济的形势变化较大,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我们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多次强调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此次会议对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的表述为“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呈现出几个“想不到”,例如想不到由于疫情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恢复的不平衡,我国出口能够实现较强势的复苏增长。

 多位经济学专家认为,总体来讲,在疫情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和全球经济的走向呈现“疫情规律决定经济规律,疫情曲线领先经济曲线”的特点。

 宏观政策强调“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暂缓缴纳社保等一些超常规政策,这些政策在明年将会如何过渡?会议对此进行明确: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不急转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冶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这是对于政策延续性的强调,以避免政策的急剧转向。

 张斌表示,从各国采取的经济上的纾困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经济遇到困难时,政府采取的较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如果过渡过快,可能导致二次衰退。因此,当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政策调整是必要的,但是调整的过程一定要谨慎渐进,在确保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就业劳动力市场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去做政策的“减法”。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由于经济的恢复需要有一个时间,因此短期的对冲性的政策应该予以一定时间内的延续,为助力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同时会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李旭红认为这一“时间窗口”还应该助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明确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林晨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会议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同时又强调要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这就意味着投资需要更合理,也就是要“精准地做支出”。

 “支出的规模不能降,但是要精准。”林晨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问题根源在于投资不能获得足够收益,而不在于投资规模大本身。因此本次会议在财政支出和投资方面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在支出不降的同时如何保证不出现债务风险?这就要求下一步的投资要精准,要投在有收益的地方去,投在高质量的环节中去。

 会议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方向也有较明确的表述:要在新基建、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主动作为。

 对于债券市场防范风险和平稳运行,会议特别明确要“完善债券市场法制”,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同样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精准性,表述由去年的“灵活适度”拓展为今年的“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多家机构和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合理适度表示明年或将更强调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精准则意味着今年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化,货币政策或将从明年一季度末开始进行流动性和信用调整,渐进分步式过渡。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计,明年整体的政策支持力度估计不会低于疫情前的水平,预计明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仍然会高于3%,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在3万亿元以上。

 需求侧管理以改善民生为导向

 今年以来,中央已经多次强调扩大需求和需求侧管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今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此次会议同样强调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再次重点提及注重“需求侧管理”的同时,要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卢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中央对于需求侧的强调一部分原因在于疫情后我国总需求的恢复整体慢于总供给的恢复,接下来或将通过收入分配等方面一些机制性的改变扩大总需求。

 “因为疫情对于我国是供给冲击小于需求冲击,而对于国外则是供给冲击大于需求冲击,这就影响了国际贸易,也带来我国在政策上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卢峰表示。

 如何更好进行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会议给出答案: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还提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分析,这说明强化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刺激消费、超前消费,而是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矛盾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疏通难点、堵点。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人民消费意取决于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就业等情况,也就是取决于民生改善。当前在这方面的一大痛点和堵点在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等要素能否自由流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话,社会就出现了一种撕裂,撕裂的结果就是收入分配无法拉平,最终结果就是消费上不去。”苏剑分析称。

 林晨同样认为,对于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的限制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表现,具体体现为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所面临的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隐形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在扩大内需方面强调,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林晨进一步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当前的供给质量还需提升,尤其是在县乡层面高质量的供给水平不够。

 林晨表示,要更加着力去开发县乡层面市场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意识,“简单来讲就是让质量上去,成本下来。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是外向型的,在国内市场的供给力度实际上是不够的,所以要在地方层面用供给进一步创造需求。”林晨称,这也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安全、产业链安全与粮食安全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安全”,包括“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等,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更多强调经济发展的增长目标,但现在国内国际局势面临新的变化,要更重视发展安全和防控风险的问题。

 例如在科技发展方面,去年会议明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去年不同的是,本次会议提出“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说明更加强调从国家安全角度加大投入,解决“卡脖子”难题。

 再如今年的会议明确,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明确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会议要求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这意味着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提升我国科技产品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与产业链。

 今年的会议还对粮食安全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明确,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消费世界上约1/3的大豆,而我国约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张斌表示,进口大豆当前已经在我国粮食供应体系及食品供应体系中占了很大比重,“当进口量十分庞大,对全球贸易的依赖性较强的时候,就自然应该考虑供应的安全问题。”张斌称,这是此次会议未雨绸缪的一种考虑,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分析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制裁措施或许不是暂时性的加码,而可能是长期较高压的态势。因此,无论是在科技核心技术上,还是在种子和种源问题上,会议都强调了“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重要性,明确要在关键技术研发上补短板,增强自主可控性。

 在金融市场安全和防风险方面,此次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强调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尤其是针对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收益的问题,会议明确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