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九大信号,干货要点全面解读
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盘点今年工作、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做出了许多新的表述,现梳理此次会议核心要点并予以解读。
1.盘点2020:可载入史册
会议在盘点经济经济工作时指出,今年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
解读: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盘点今年成绩时的说法是“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可以载入史册”,对经济经济成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中国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了-6.8%、3.2%、4.9%,三个季度综合统计实现了0.7%的正增长,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实现6%左右的增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首要任务: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同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解读:不同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发展理念或财政货币政策放在来年任务的头一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一方面,疫情以来,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一些政要或企业家力推“去中国化”,美国更是在推动高科技领域的中美脱钩。
另一方面,中国在很多基层关键领域还存在诸多“卡脖子”的短板,比如,不少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关键工艺等方面存在着基础不牢的问题。以前大家对产业基础问题重视不够,认为这不是宏观领域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恰恰是这些领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把它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3.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
会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
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将扩大内需定义为“国家战略基点”,这与中国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密切相关。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这更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潜力。中国有4亿中产阶层的消费,更有正在不断释放潜力的体量更为庞大的下沉市场消费,疫情发生以来,消费市场的快速回暖,也成为中国经济明显改善的一个重要动力。
魏建国称,在扩大内需上,中国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堵点,比如各地对于汽车消费设置了很多限购、限行等措施,抑制了汽车消费,而这又抑制了出行、旅游、餐饮等一系列其他消费,消费是相互触发的。这需要加快改革,打破这些体制性束缚。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的论述,此次会议再次重申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需求侧改革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此前谈及宏观经济调控大都着眼于需求侧管理,而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注重国内需求管理是应对外部风险与不确定的重要手段。
4.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会议提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解读: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在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集意见,“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面临严监管。
徐洪才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公司极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他们利用资本优势不断对外扩张,通过砸钱、烧钱来消灭竞争对手,这可能会阻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同时,部分金融类平台企业的快速扩张也在金融领域积累了系统性风险,未来需要加强监管,消除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同行间公平竞争。
5.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完善长租房政策
会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解读:尽管12月1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住不炒”这一表述,但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有“房住不炒”相关表述,今年也不例外。
近期深圳等部分城市房价有升温势头,但可以预期的是,对于房地产炒作,中国仍将维持高压态势。
近期,长租公寓爆雷问题备受关注,这也再次凸显了大城市租赁住房面临的各项难题。此次会议重点部署了大城市的租赁住房问题,并明确要求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中国有望继续推进租售同权相关举措,当然,这也面临不少体制性障碍。
6.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会议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解读: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行动并且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
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介绍,中国将统筹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提出与新的达峰目标相衔接的、有力度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订《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并有望推动将达峰行动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环保督察。
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作出巨大调整。李高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合理控制煤炭发展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扼制一些地方行业上马相关项目的冲动,以更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7.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解读:疫情期间,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这进一步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需要解决好种子与耕地问题。
当前种业市场已经形成国外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比如2012年世界种业十强公司销售额达270多亿美元,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61%,其中前三强种子公司(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销售额达200多亿美元,占比超过44%。而2012年中国种业前十强销售额共106亿元,占全国种子市场份额的10%。科研投入方面,美国孟山都公司2012年科研投入15.7亿美元,中国前50强企业投入共计12亿元。
与此同时,但许多地方品种正在快速消失。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初步调查,在湖北、湖南、广西等六省份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
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罕见地增加了“未获得许可或资质,不得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准入事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近年来,部分地区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将土地改作他用,比如大规模集中开发房地产或从事其他投资行为,这种“非农化”流转可能会打破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也侵犯了农民的利益,需要在准入上予以遏制。
8.打击逃废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解读:沸沸扬扬的永煤债券违约风波引发了各方关于逃废债的高度警惕,近日召开的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重点提出,要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9.积极考虑加入CPTPP
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解读:备受关注的RCEP成功签署之后,不少人开始关注加入CPTPP的可行性。
CPTPP即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前身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者曾被认为是美国主导的围堵中国的一个区域协定,不过2016年美国退出了这一协定。此后,日本等除美国以外的11个TPP成员国在越南岘港达成了一项新的协议,即CPTPP。
中方对加入CPTPP一直持开放的态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专门就此回应称,关于中国加入CPTPP的问题,中方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中方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于任何区域自贸协定,只要符合世贸组织原则,开放、包容、透明,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方都是欢迎的。
(作者:夏旭田 编辑:耿雁冰)